池水循环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竞赛和训练用游泳池、团体游泳池,应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式的池水循环方式;
2 公共游泳池宜采用逆流式或混合式的池水循环方式;
3 露天游泳池及季节性组装游泳池,宜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4 水上游乐池宜采用混合式或顺流式的池水循环方式。
混合流式池水循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从池表面溢流的回水量不得小于游泳池循环水量的60%;
2 从池底回水口回流的水量不得大于游泳池循环水量的40%,并应设置流量控制装置。
游泳池池水净化循环周期应根据泳池类型、用途、游泳人数、池水容积、消毒剂种类、池水净化设备效率及运行时间等因素,宜按下表的规定采用。
多用途游泳池和多功能游泳池宜按小水深确定池水循环周期。
游泳池有两种水深时,其深水区与浅水区应分别按本规程表游泳池的循环周期中相应水深规定的循环周期分别计算其循环次数。
平顶山游泳馆水循环设备
池壁水平布置时:
1) 如为两端壁布水时,给水口应设在每条泳道线在端壁固垂直下方的端壁上;
2) 如为两侧壁布水时,给水口的间距不宜超过3.0m,但在池子拐角处距端壁的距离不得大于1.5m;
3) 池内水深超过2.5m时,应至少设置两层给水口,但上层及下层给水口错开布置,且低一层给水口应高出池底内表面0.5m;
4) 给水口应采用池壁型给水口,且设在水面以下0.5m~1.0m处,同一池内给水口在池壁的位置应处于同一水平线。
给水口位置的安装误差不应超过±10mm。
设有升降活动游泳池底板或可拆装式游泳池底板以及移动池岸隔板时,给水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池壁水平布水时,应在升降池底板升降标高处的上面及下面均须设置给水口;
2 池底垂直布水时,升降池底板需开凿足够的小孔或缝隙,以池内布水均匀和不出现死水区;
3 移动池岸隔板上应开凿足够的小孔,池水的正常循环。
游泳池水处理设备的多功能水洗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直接进入反冲洗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再次进入洗水机进行循环处理,使其成为新水,从而达到整个循环过程零排放的目的。由于整个循环过程时间短,水温损失非常小,也节省了加热新水的费用。